清华大学发布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对象
中国证券网讯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28日发布《2017年度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报告旨在测度、总结2017年“强监管”背景下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整体表现,和各类别金融机构对整体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边际贡献。
报告认为,2017年一季度以来,我国整体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相对稳定区间,远离风险警戒阈,未来一段时间出现系统性事件的可能性极低。
报告引入了金融巨灾风险指标(CATFIN)这一测算指标,其长期趋势变动主要反映金融体系稳定性和市场长期预期等方面的信息;而其短期波动则与监管政策变动和市场过激反应关系紧密。
报告以2017年为例,金融巨灾风险指标和市场恐慌情绪曾在4至6月上升,但随着“金融监管稳中有进”和“紧平衡”的政策意图逐渐明朗、银行业市场乱象专项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前期的上升被市场逐步消化。
报告建议,为了深化金融改革,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让金融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监管总体上应持续保持“强监管、严监管”的态势,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应实时关注市场动态与反应,加强与市场参与者的沟通交流,促进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
在行业结构层面,报告显示,银行业边际贡献最大,但风险指标平稳向好。报告测算了目前上市的全部57家金融机构的微观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并将它们按照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个行业来做子样本分析。
结果发现,银行业对我国整体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边际贡献最大,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对象是银行业金融机构。
不同类型的银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边际贡献也有所不同。报告称,国有行因为在信用风险管理等方面有所改善,同时在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其系统性金融风险边际贡献值呈下降趋势。而与此同时,股份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重点关注。(张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