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需求引领基金调研忙 机构布局偏向新经济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安仲文)随着A股市场重新燃起对新经济的热情,中小创板块连续反弹,基金经理、券商研究员投资调研中小创的热情逐步升温,在机构组合均衡配置的需求下,新经济公司开始扭转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局面。
新经济重回舞台中央
“居然来了这么多人,看来中小创是活过来了。”在本周的一次机构调研上市公司活动中,一位机构研究员感叹市场风格与机构态度的变化。在这次调研活动中,超过五十名基金和券商研究员齐聚一堂,调研对象是一家出境游领域的创业板公司。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赚钱效应缺失,机构对调研中小创也兴趣全无。天源迪科的一位人士向上证报记者直言,创业板过去上涨的日子,公司接待机构投资者都忙不过来,但从2016年开始,就很少接到基金、券商要求调研的电话。
“传统大盘股去年的股价强势,贡献最多的不是业绩,而是估值提升,估值提升因素平均贡献了60%的涨幅”融通成长30基金经理付伟琦认为,正是因为传统大盘股的上涨的核心推动力也并非业绩,而是估值推动,到今年春节后,传统公司已经变得估值偏高了。
新经济需要新估值
在这一背景下,许多重仓传统蓝筹的基金公司开始寻求均衡配置。超大型基金公司中的博时、南方等基金公司显著加强了对中小创的投资力度,一些中小创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开始进入公司的核心股票池,这包括快乐购、视觉中国这一类的中小创新经济品种。甚至在私募领域,由一批明星价值派基金经理所组成的高毅资产,在其3月18日披露的2018年策略会上,也多次强调对互联网等新经济认识不足,并错过一些牛股的上车机会。
错过新经济牛股的上车机会,很大可能是在新经济投资上,对业绩和估值的不同理解。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认为,在新经济领域的布局投资要避免使用传统的估值方法,一些代表新经济的公司现有业务还无法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未来的业绩会大概率释放出来,在估值层面不能局限于用市盈率或者市净率的方法,还要综合运用多种估值方式进行评估,才能真正认清新经济公司的内在价值。
深圳一位明星私募基金经理也表示,不能停留在以PE高低决定企业价值的时代,新经济龙头在A股获得上市机会,是迎来A股指数牛市的开始,传统行业再优秀也有估值天花板,只有科技类、新经济公司空间大,优质新经济公司回归A股,可以营造良币驱逐劣币的投资大环境。
丛林法则龙头为王
海富通基金最近也认为投资组合不仅要均衡,甚至应该略偏向新经济成长股,并强调了半导体、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的机会。这对旗下QFII组合的操作或将产生影响。
“考虑到长期增值稳定,QFII组合更应该均衡配置”负责QFII业务的海富通香港子公司副总经理孟宁认为,虽然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小股票已不具备长期的上涨趋势。但目前市场上的新发基金和资金涌入中小创,这在短期内利好小股票。
杨德龙也认为,新经济投资选股核心还是谁是真龙头,因为新兴行业往往存在“赢者通吃”的情况,淘汰率更高,虽然A股市场的热点发生了变化,但是价值投资的逻辑依然适用于新经济领域,科技龙头股会是机构投资者持续加大配置的对象。
华商价值共享基金经理何奇峰表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创业板也会像主板一样,呈现“以龙为首”的交易特征。在他看来,在IPO持续推进,并购、融资、减持从严监管的背景下,具备竞争优势、整体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较强的行业龙头会体现一定的估值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