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刻网

首页 > 财经 > 机构观点

处置不良资产和问题机构并重 中国信达去年净利润增加16.8%

来源:互联网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丹丹)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信达”)27日发布了2017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信达全年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16.8%。

截至2017年末,中国信达总资产达1386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1%;归属于公司股东权益达14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

从业务结构看,去年中国信达继续深耕不良资产主业,同时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加快主业转型升级,努力由不良资产为主转向不良资产和问题机构并重,由从银行端收购转向从银行和企业两端收购不良资产,帮助危困企业盘活低效、无效资产。

年报显示,全年中国信贷的不良资产经营板块总资产规模新增1355亿元,同比增长29.6%,实现不良资产经营收入453亿元,同比增长41.2%。

其中收购经营类不良资产(主要来自银行)业务作为核心主业,全年新增收购额867亿元,同比增长19.3%,公开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主要来自非金融企业,也有部分来自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坚持稳增量和调结构并重,积极帮助企业盘活存量债务,整体资产结构不断优化,资产质量持续提升,年末资产净额增长率达16.6%。去年,中国信达还发起设立了100亿元危困企业救助基金,用于拓展问题机构业务。

去年中国信达还积极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和特殊机遇投资业务,支持实体经济降杠杆。在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中,该公司充分发挥多年来积累的专业优势,通过多种业务模式,实现了中国重工、淮南矿业、西昌矿业等8个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落地,落地总金额105亿元。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信达创新方式,发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降杠杆基金,搭建多元化资本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债转股。同时,中国信达精耕细作存量股权项目,投资收益实现大幅度增长。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国企混改、主辅分离、并购重组等带来的业务机会,中国信达积极发展特投业务,围绕战略客户,主动布局,促进了客户企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去年年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加强对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监管,引导资产管理公司进一步聚焦不良资产主业,服务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范多元化经营。

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信达资本充足率达到16.77%,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去年中国信达着力完善资产负债管理框架,前瞻性资产负债管理力度加大,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同时,中国信达完善了内部产品定价模型,建立起以资金价格、风险溢价为核心要素的内部产品定价体系,实现了资源配置优化,资产期限结构改善。此外,中国信达合理把握融资窗口期,顺利完成30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券和30亿美元债券的发行。

与此同时,中国信达还大力推进“合规年”各项工作,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细化风险管理政策,健全风险偏好传导机制,强化风险化解,风控效率和风控能力显著提升,进一步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据介绍,中国信达今年将进一步聚焦主业,创新发展不良资产业务,打造“大不良”业务模式;进一步做精专业,做强做优债转股和特殊机遇投资业务;进一步深化经营转型,推进分公司和子公司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强化负债融资管理,不断提高集团流动性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坚守风险底线,全力实现各项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关阅读

Copyright© 中国时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