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单抗类生物药进入三期临床 四股或再接再厉
(原标题:多项单抗类生物药进入三期临床)
多项单抗类生物药进入三期临床
单抗类生物药行业近期不断升温。恒瑞医药等三家企业单抗药物拟被纳入优先审评,复星医药、百济神州等相关单抗药品即将进入三期临床,众多药企“跑步”加码单抗产业。
单抗类药物属于靶向大分子生物药,适应症主要是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业内人士预计,政策鼓励生物药企业创新发展,单抗药今年有望进入收获期。但单抗药研发风险高,需要冷静看待当前的投资热潮。
政策支持
4月23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拟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药品注册申请的公示(第二十八批)》,近期热门的几大单抗在列。恒瑞医药的抗卡瑞丽珠单抗(PD-1)、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PD-1)以及信达生物的信迪单抗(PD-1)被纳入优先审评。
此外,多个单抗产品即将进入Ⅲ期临床。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宏汉霖”)研制的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将于近期启动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适应症的临床III期试验。该单抗主要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适应症、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
恒瑞医药3月14日晚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将于近期开展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的III期临床试验,适应症也为转移性结直肠癌。
国内药物研发水平相对落后,多以仿制药为主,研发创新能力缺乏。近年来,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创新药市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7年10月,《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发布,鼓励药品创新,加快上市审评审批;今年4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创新药发展,包括将临床试验申请由批准制改为到期默认制,对创新药设置一定年限的专利保护期,保护期内不批准同品种上市等。
业内人士认为,相关政策鼓励创新药研发,单抗类生物药迎来发展春天。
据统计,在全球药物市场销售额TOP10品种中,单抗类药物占据半壁江山。药明生物副总裁李竞表示,抗体药物销售额从1998年的8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91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7%到12%之间。
巨大市场规模吸引众多企业加码单抗药研发。近期,上海制药、丽珠集团、沃森生物、科伦药业、舒泰清、中国生物制药等药业相继拿到临床试验批件。
作为生物药行业“独角兽”,复宏汉霖多款单抗产品已获得临床批件。今年3月,公司收到国家食药监总局关于同意重组抗PD-1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用于实体瘤治疗临床试验的批准。
热度不减
资本对单抗类生物药产业竞相追逐,相关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安科生物1月25日公告称,拟以5000万元收购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款单抗注射液的临床研究批件及相关技术。今年年初,石药集团全资子公司通过收购及注资获得武汉友芝友39.56%股权,总耗资3.56亿元。后者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开发抗癌双特异性抗体。其中,一种双特异性抗体已获得批准在国内展开临床试验,另一种双特异性抗体的临床试验已递交申请。
对于资本“抢食”生物药蛋糕的现象,“生物药投资至少还会热5年。”华盖资本董事长、H50创始主席许小林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但生物药研发成功概率低。2007年到2017年,大约30个种生物创新药获批上市,而申报上市的大概300多个,而背后可能还有成千个申报临床却未获批的。”
竞争激烈
从目前单抗药物研发布局情况看,热门靶点及适应症较为集中,市场竞争激烈。单抗靶点主要集中在VEGF/VEGFR、HER2、PD-1/PD-L1以及CD20等领域。
以恒瑞医药的贝伐珠单抗为例,贝伐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目前除了罗氏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已获批在国内上市之外,齐鲁制药、信达生物、贝达药业等数十家企业获得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及其同类产品的临床试验批件,适应症多为非小细胞肺癌。
近年来,PD-1/PD-L1靶点成为生物药企热衷于研究的抗肿瘤靶点之一。除了恒瑞医药、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等企业的产品申请上市外,百济神州、誉衡药业、复宏汉霖、丽珠集团、科伦药业等企业PD-1/PD-L1单抗药物均处于临床阶段。
对于单抗药物靶点及适应症“扎堆”的现象,国信证券指出,单抗未来趋势在于新靶位、新适应症、新用药方案。业内人士则表示,未来5年,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有望不断被验证。研发能力强、布局品种多、有能力同时开展多种适应症和组合用药临床试验的企业有望胜出。
恒瑞医药:以研发创新驱动强者恒强恒瑞医药 600276
研究机构:东方财富证券 分析师:何玮 撰写日期:2018-04-19
恒瑞医药发布2017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36亿元,同比增长24.72%;实现归母净利润32.17亿元,同比增长24.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01亿元,同比增长19.76%。营收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增速近五年来双双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公司未来发展可期。
三大细分领域领导者,推进分线销售模式优化产品结构确保业绩可持续增长。2017年三大细分领域(抗肿瘤、手术麻醉、造影剂)共实现营收达112亿元,其中:1)抗肿瘤57.22亿元(YOY+18.47%),由于创新药阿帕替尼处于快速放量期(2015年上市后超3亿元,2016年即达近10亿元)叠加进入医保目录优势,未来市场销售规模有望进一步壮大,公司肿瘤药品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稳固;2)麻醉36亿元(YOY+19.71),受益于较高的政策壁垒和以右美托咪定、七氟烷、阿曲库铵三大优秀品种稳居国内麻醉市场第一的领先优势,公司麻醉线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3)造影剂14.95亿元(YOY+44.84%),凭借高效的销售推广和产品质量深受市场认可,造影剂产品销售增长强劲,随着造影剂产品线不断拓展丰富和分线销售模式发力,公司造影剂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以进一步扩大市占率第一优势。
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制剂出口创收增业绩弹性。经过多年的国际市场开拓和与国际先进医药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公司近年来国际化道路渐入佳境。2017年国外实现营收6.37亿元,同比增长47.60%。未来国际化布局看点有二:1)加强仿制药国际化。目前相继已有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在美国获批,注射用卡泊芬净和地氟烷在欧洲获批,注射用环磷酰胺等系列产品销售稳步增长。海外市场各药品的注册申报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中。2)注重创新药国际化。注射用SHR-A1403、SHR9146、SHR-1316 注射液、SHR8554 注射液、SHR-1314 注射液等产品相继获准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随着公司继续加大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力度,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制剂出口对业绩增长有较大弹性。
研发投入再创新高,研发创新在当前医药政策环境适逢其时。近五年来公司研发投入增速和占营收比重均处于增长态势,2017年公司研发投入17.59亿元(YOY+48.53%),营收占比高达12.71%。正逢当前医药政策从新药专利保护、加快审评审批等各个方面鼓励创新,公司多年坚持走的研发创新之路前景广阔。目前已有重磅品种吡咯替尼、吸入用地氟烷、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等申报生产,还有PD-1抗体药物已进入临床三期,公司有望成为国内首家申请上市厂家。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18/19/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2.95/214.45/263.78亿元(18/19年原预测为人民币164.10/198.19亿元,此次上调营收主要系参考2017年业绩增速稳健叠加近两年会有重磅品种接连获批上市而小幅上调了营收增速预测),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86/48.16/59.97亿元(18/19年原预测为人民币38.44/45.78亿元,EPS分别为1.37/1.70/2.12元,对应PE为61/49/3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海外市场销售不及预期。
复星医药:贝伐珠单抗启动III期临床和抗PD-(L)1单抗协同性强复星医药 600196
研究机构:中泰证券 分析师:江琦 撰写日期:2018-04-16
今日公司公告,控股子公司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完成I期临床试验,并启动转移性结直肠癌III期临床试验。
贝伐珠单抗是重磅品种,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67.83亿瑞士法郎;2017年国内市场规模约9.3亿元。贝伐珠单抗于2017年通过国家价格谈判纳入医保,限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或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国内目前齐鲁制药、信达生物、贝达药业品种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适应症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恒瑞医药品种将于近期开展III期临床试验。公司选择结直肠癌适应症有助于加快临床试验进度,未来上市后有望外推至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
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和公司抗PD-1/PD-L1协同性强。1.抗PD-L1单抗联合抗VEGF单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抗PD-L1单抗Tecentriq联合抗VEGF单抗安维汀(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达到首要临床终点(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数据有望实现优效。“化疗+Tecentriq+安维汀”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3个月、客观缓解率64%,均显著优于“化疗+安维汀”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8个月、客观缓解率48%);2.抗PD-1单抗联合抗VEGF单抗一线治疗肾细胞癌有优效的潜力。根据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I期临床研究表明,抗PD-1单抗Oppo联合抗VEGF单抗安维汀(贝伐珠单抗),用于肾细胞癌一线治疗,有优效的潜力:Oppo联合安维汀,能显著提高患者客观缓解率(ORR):Oppo/安维汀联用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53%,而Oppo单药组仅为42%、Oppo/Yervoy联用组仅为38%。
研发进入收获期,从生物类似药到创新型单抗全面开花。公司三个生物类似药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利妥昔单抗已经提交上市申请,有望于2018年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生物类似药;曲妥珠单抗、阿达木单抗处于III期临床阶段,有望于2018年提交上市申请,2019年获批上市。公司共有8个产品获批临床,包括5个生物类似药和3个生物创新药,是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抗PD-1单抗和抗PD-L1单抗的企业。公司同步开拓国内和欧洲市场,丰富的产品组合协同性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15亿、45.15亿和52.93亿,同比分别增长22.11%、18.34%和17.24%。公司基本面扎实、估值便宜,未来有望估值和业绩双升。我们给予公司2018年整体估值35-40倍,对应目标区间53.55-61.2元,维持“买入”评级。
丽珠集团:业绩符合预期 原料药+特色专科药快速增长丽珠集团 000513
研究机构:西南证券 分析师:朱国广,陈铁林 撰写日期:2018-03-26
业绩总结:公司2017 年实现营业收入85.3 亿元,同比增长11.5%;归母净利润44.9 亿元,同比增长440.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2 亿元,同比增长20.2%;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3.2 亿元,同比2.9%;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 股派现20 元(含税)并转赠3 股。
业绩符合预期,原料药、亮丙瑞林和艾普拉唑呈快速增长态势。公司归母净利润超高速增长主要系公司处置旧厂土地,获得收益42.8亿元,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32.8亿元所致。扣除土地处置收益和资产处理受益2.25亿后,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约25%,业绩符合预期。分产品线看:1)中药制剂:收入20.5亿元,同比-3.8%,毛利率下降0.87pp,其中参芪扶正收入15.7亿元,同比-6.3%,降价导致毛利率下降2.34pp,由于公司营销改革,我们预计其净利润增长预计持平,占比在20%以内,未来利润贡献维持稳定;2)西药制剂:收入37.0亿元,同比+21.5%,核心二线品种增长良好,其中亮丙瑞林实现5.4亿元+40.3%,艾普拉唑实现4.3亿元+50.5%,而尿促卵泡素5.5亿元+1.1%,鼠神经生长因子5.2亿元+5.3%。我们预计亮丙瑞林和艾普拉唑将延续40%-50%增长,尿促卵泡素将恢复到10%左右增长,由于降价影响,预计鼠神经生长因子增速平稳或略有下滑;3)诊断产品:收入6.4亿元+12.0%,毛利率提升1.68pp,主要系自产产品占比提升所致;4)原料药业务:收入21.0亿元+21.2%,毛利率提升4.34pp,主要系公司完成从大宗原料药向以阿卡波糖、头孢曲松和林可霉素等高端特色原料药,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型升级工作,2017 年公司出口达10.3 亿元+37.8%,带动盈利能力显著提升,预计2017 年贡献净利约2 亿元。艾普拉唑片剂和针剂放量+原料药持续向好,将带动2018 年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国家创新战略驱动下,精准医疗布局驱动公司估值逐步提升。精准医疗为未来医学发展方向,是医药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公司已初步形成“丽珠试剂+丽珠单抗+丽珠圣美+丽珠基因”的精准医疗的产业链布局。丽珠试剂:IVD 产品, 分子诊断和化学发光研发加快;丽珠单抗:公司12 个项目在研,其中PD1、CD20、HER2、TNFa 和rhCG 分别临床I-III 期,rhCG 临床III 期,已处于国内第一梯队;丽珠圣美:高端液体活检检测设备及试剂;丽珠基因:第三方实验室服务,落地精准诊断。随着肿瘤细胞检测和单抗的持续落地,在国家鼓励创新发展的大的政策背景下,我们认为精准医疗布局有望带动公司估值逐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8-2020 年EPS 分别为2.08 元、2.52 元和3.05 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34 倍、28 倍和23 倍。我们认为新医保和重磅产品获批将驱动公司业绩提升,新产品研发推进和精准医疗布局有望推动公司估值同步提升,故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药业务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获批进度或低于预期的风险、参芪扶正注射液和鼠神经生长因子,受控费降价或超预期的风险。
安科生物:中德美联获美国Verogen独 家经销权 布局NGS技术在司法检测领域的运用安科生物 300009
研究机构:上海证券 分析师:杜臻雁 撰写日期:2018-03-08
与美国Veroge合作,布局NGS技术在司法检测领域的运用
美国Veroge公司由美国Illumia公司与TelegraphHillParters公司共同设立,是专注于新一代测序技术(NGS)在法医和司法生物材料鉴定分析领域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推广的综合性科技公司,其技术基础来自于Illumia公司,获得Illumia现有所有NGS产品以及未来新产品在法医、司法鉴定领域的授权,其主要技术和产品包括NGS仪器、NGS试剂、NGS软件以及NGS技术方案等。根据协议,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德美联正式成为Veroge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法医、司法鉴定领域的代理商,承担对Veroge所有产品(包括NGS仪器、NGS试剂、NGS软件、NGS疑难案件DNA鉴定整体解决方案等)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技术推广和销售。
NGS作为第二代测序仪,相对第一代测序仪器而言,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目前NGS测序技术已经在遗传学、医学和农业研究领域全面取代第一代的毛细管测序技术,但在法医、司法鉴定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NGS技术在法医、司法鉴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是必然趋势,市场潜力巨大。
司法检测业务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在司法检测领域重点布局的平台是中德美联,于2016年被公司收购。中德美联是国内法医DNA检测的龙头企业,建立了国际领先的多重PCR&CE扩增检测平台(同时检测40个STR和近百个SNP),自主开发了全球系列最全的法医DNA检测试剂盒,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并完成了产品和应用方面的超越,相关技术处于法医DNA检测的国际领先水平。中德美联在无锡、佛山、郑州等地与当地公安系统合作建立法医DNA检测中心及司法鉴定机构,未来将继续将这种服务模式在其他区域复制延伸。2016年中德美联实现营业收入9369.97万元,净利润3082.54万元,2017年业绩承诺扣非后净利润3380万元,大概率实现,司法检测业务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次与Veroge合作后,获得其产品的销售权,不仅丰富了产品线,还获得了Veroge的技术支持,有助于公司开发适合中国人群遗传特点的NGS相关产品和疑难案件的技术方案。
风险提示
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等。
投资建议
未来六个月,维持“增持”评级我们预计公司17、18年EPS为0.39、0.52元,以2月27日收盘价23.19元计算,动态PE分别为65倍和49倍。生物制品板块上市公司17、18年预测市盈率平均值为45.68倍和46.48倍,公司目前PE高于行业平均。公司是国内生长激素的龙头企业,受益于行业的高景气发展,业绩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未来水针、长效制剂等新产品的上市将进一步改善公司盈利能力。另外公司领先布局精准医疗领域,后续多个在研重磅品种将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源动力。我们看好公司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维持“增持”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