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噱头需分清 揭秘智能电视选购四大误区
现在智能电视的热潮可以说席卷了全球,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样一组数据,根据中国权威专业的家用电器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仅在2012年,中国电 视市场总量将达4280万台,其中3D电视可达1875万台,智能电视可达1610万台,占比分别高达43%、37%。更为客观的是,预计2013年3D 电视销量将达到2716万台,智能电视销量将达到2604万台,较2012年均可增长近百万台,其中智能电视销售占比在2013年将首次超过50%。从这 组数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智能电视在市场中无疑有着很大的销量。
其 实平心而论,和几年前的智能电视相比,现在市场中的智能电视,在硬件配置上不断攀升,从32英寸发展到42英寸、55英寸甚至的84英寸的旗舰级产品。系 统平台方面,也是紧随安卓系统的步伐,很多品牌都已经升级到最新的安卓4.2版本。而除了硬件配置上的变革之外,在智能功能上更加齐全。在内置线视频平 台,安卓应用市场功能方面,也考虑十分周到,这也是很多购机用户首选智能电视的基本原因之一。
但是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智能电视之 前,只看到了厂商的片面宣传,经常容易被误导。例如多花钱买到了不实用的功能,造成金钱和资源的浪费。作为IT专业媒体,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为消费者提供 选购的技巧,让大家远离厂商的各种忽悠。因此,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就和大家来聊聊智能电视在选购的过程中,消费者常常遭遇的几大误区。大家不妨耐心看看, 希望对打算购买智能电视的消费者能有所帮助。
■多核未必人人需要用户购机需理性
智 能电视在发展之初,还没有厂商开始炒作多核处理器的概念。可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双核、四核甚至是六核、八核处理器纷纷展露头角。厂商也是充分利用 媒体来大肆宣传多核处理器的好处,好像用户买回家的不是多核智能电视,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一样。笔者认为,厂商的宣传本来是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消费者来 说,理性才是最重要的,一味追求多核,并不是明智之选。
并非所有的用户都需要四核处理器
其实,在智能电视中配置的处理器,和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中相似,比如大家常见的A9双核处理器,就是目前很多智能电视所普遍采用的。多核处理器的好处我们不可否认,例如在观看3D影片以及玩3D游戏时候,画面细节还原效果好,打开多任务不会卡顿。
新浪微博TV主界面
但是有一些购机用户,对智能电视要求并不高。比如智能电视买回家中,只观看在线影音点播节目,偶尔上个电视QQ视频聊天,微博TV版发个微博,评论转发个好 友的微博等等。对于这些用户而言,每天面对的只是一些轻量级的应用。购买四核甚至六核智能电视,会有一种大马拉小车的感觉。用户购机不仅要多花费很多资 金,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此外,多核处理器的功耗和发热量也不小,而这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笔者点评:物尽其用,把钱花在刀刃上。作为消费者,要擦亮眼睛认真去看,否则就会被厂商的宣传所忽悠。对智能电视要求不高的用户来说,普通单核或者双核电视足矣,完全没有必要去追新潮。
■部分卖点大肆宣传噱头远大于实用
智能电视之所以被称之为智能,和传统电视相比,丰富的APP成为很重要的原因。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厂商在APP的基础之上,开发了很多附加功能。比如某品牌的智能电视,就大打云健康的口号,开发出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新功能。例如使用电视称体重、测量血脂、血压。
电视称体重功能具有创意
这 项功能配合相应的APP,还能给出相应的建议,让用户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这项新功能创意不错,但是实用性就大打折扣。首先,电子称并非标配,需要 用户单独购买。其实仔细想想,电子称最大的用途就是称重。由于该品牌官方商城中并无电子称等附件出售,笔者在互联网中搜索到第三方出售的相关附件。
价格不菲的电视专用电子称
根据网页的资料显示,这款电子称带有传统液晶屏,可以显示体重信息。此外,还支持无线传输至智能电视中。不过此项功能,还需要使用USB蓝牙适配器才能完 成。总体花费成本为120元+38元=158元,也就是说用户总共要花158元购买电子称及其附件。和普通电子称几十元的售价相比,可以说差距很大。而称 重时候还需要打开电视连接,这种热情能让用户保持多久呢?而且还有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年轻人也许能够熟练的操作。而家中的老年人呢,能否顺利完成体重测 量也是个未知数。
笔者点评:新功能新技术无可厚非,给用户提供了方便。但是基于体重、血压、血脂等测量的宣传噱头,总给人一种炒作的感觉。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我们还是希望厂商能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开发出用户迫切的功能,而不是想尽办法吸引眼球。
■应用商城至关重要参差不齐问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