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证券研究院|爆款基金暴亏警示机构建立信托责任
财经专栏作家、腾讯“证券研究院”特约作者 朱邦凌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这句投资名言再次被兴全合宜这一爆款基金所证明。兴全合宜在今年1月时可是炙手可热,红得发紫,受到基民的狂热追捧。兴全合宜一日便售罄,募集了327亿巨资。笔者当时以“基金热销是牛市信号还是反向指标”发文警示。4月23日兴全合宜在交易所上市首日即遭遇盘中跌停,近35万投资者短短三个月巨亏了45亿元。
那么,爆款基金成为暴亏产品,对各市场主体有什么警示?以后基民如何投资基金才能避免大幅亏损?基金在发行新产品时应如何选择时机?基金如何才能担负起众多投资者的信托责任?如何才能避免成为“只知牧养自己的牧人”?
其一,对基民来说,投资需要理性,不可过于迷信所谓“明星基金”,盲目投资“绩优基金”。
兴全合宜遇到的情况不是个案。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以来成立的300余中偏股型基金中,仅有31只净值增长超过1%。而多达16只产品,在成立短短几个月以来,净值亏损超过10%。除了兴全合宜外,上述产品中,有9只是首募规模超过40亿的爆款基金,这些产品成立以来净值收益均为负,最高者亏损近15%。
公募基金的发行历来是关注市场情绪的重要指标。在历史上,百亿基金常常成为反向指标。发行时一片叫好,发行后股市见顶,业绩不佳。A股历史上首发规模超过百亿的偏股型基金共有几十只,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行情高点发行。在风云突变的二级市场,那些百亿份的基金大多难逃净赎回的尴尬。基民们最难忘的恐怕还是当年的QDII基金发行。2007年,QDII基金发行时一度抱着扬帆出海的雄心而意气风发,基民争相追捧不得不按比例配售,想买都买不到,但后来几乎全部触礁海外投资,投资者被套多年。
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警惕百亿规模以上的巨型基金出现时的市场信号,此时就不要去扎堆凑热闹了。投资冲动与凑热闹的结果往往是后悔不已,带来投资损失。
其二,对基金来说,在氛围狂热时应主动约束新基金发行,以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建立信托责任。
基金发行新产品往往面临两难选择:在市场清淡和处于底部时新基金发行少人问津,在市场氛围狂热时发行新基金比较顺利,甚至出现基民抢购、比例销售等盛况。因此,不少基金往往在市场氛围热烈时趁机大量发行新产品,扩大基金规模。正像基金业内销售人士感叹的,“基金销售十分尴尬,该买的时候没人买,火热的时候拉也拉不住,其中不乏很多所谓的机构专业人士凑热闹扎堆,每一次出现爆款基金都是见顶信号,屡试不爽。”
基金作为市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基金同时也担负着众多投资者的希冀。基金只有建立起强烈的信托责任,以责任感让个人投资者放心,以较高且稳定的投资收益回报投资者,投资者才能放心地将资金交予基金管理。国内基金不应成为“只知牧养自己的牧人”,为了基金的管理费而在投资标的明显高估时大发新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一切有关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准确信息,请以交易所公告为准。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